礦床中碳酸鹽巖夾層的特征及其對成礦作用的貢獻
2015-07-04 13:25:11
江西冷水坑銀鉛鋅礦床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礦田。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江西省地質局九一二大隊對冷水坑進行了多次礦產普查和詳查工作,先后經歷了“脈帶 型”鉛鋅礦、斑巖型鉛鋅礦、斑巖型銀礦、層控疊生型銀鉛鋅礦等幾個研究開采階段。同時很多學者對冷水坑銀鉛鋅礦床進行了研究和討論。尤其是斑巖型銀鉛鋅礦 床,從不同方面和不同度對其成因、特征進行了研究。對于層控型礦床也有較多針對性的研究。魏明秀首次探討了冷水坑斑巖型銀礦床中蝕變碳酸鹽礦物與礦化的關 系。徐文忻等對冷水坑銀鉛鋅礦床中碳酸鹽巖碳氧同位素分析后認為其碳、氧既有巖漿來源,也有地層來源,并以巖漿來源為主。侯增謙等出版了專著《江西冷水坑 斑巖型鉛鋅銀礦床》,不僅對斑巖型礦床有詳盡的研究,對其中的碳酸鹽巖進行了較多的分析,從巖石學、地球化學方面討論了層狀碳酸鹽巖的成因,認為鐵錳碳酸 鹽巖為火山沉積—變質作用形成。
但是目前對于研究區層控型礦床的形成機制還存在較大爭議,侯增謙等發現層控型礦體主要受鐵錳碳酸鹽巖層及其層間裂隙控制,由含礦熱液沿早期火山沉積 的鐵錳碳酸鹽巖層的層間破碎帶順層交代形成;根據礦區資料,研究區層控型礦床主要賦存于碳酸鹽巖夾層中,明顯受碳酸鹽巖夾層的控制。碳酸鹽巖夾層發生了強 烈的碎裂巖化,而其上下的凝灰巖和斑巖則碎裂巖化極弱,這可能與不同巖石的力學性質不同有關,因此本文從力學角度出發,討論了層控型礦床發生在碳酸鹽巖夾 層中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了可能的新的找礦方向。
冷水坑礦區位于江西境內欽杭結合帶南部,位一個中生代火山巖盆地內部。該盆地基底包括震旦系變質巖、古生界沉積巖、下侏羅統沉積號。盆地內主要充填 了上侏羅統多期次中—酸性爆發相、溢流相的火山巖,間夾薄層湖相、沼澤相、沉凝灰巖及透鏡狀碳酸鹽巖等沉積夾層,總厚度大于1500m,局部被石英正長斑 巖所侵入,自下至上可劃分為打鼓頂組和鵝湖嶺組兩個地層單元。
冷水坑層控疊生型礦床是指由火山沉積的鐵錳碳酸鹽巖層受到冷水坑次火山巖—花崗斑巖的疊加而形成的層控疊生型銀鉛鋅礦體及磁鐵礦體。含礦巖層包括長 英質火山角礫巖與沉積相伴的鐵錳碳酸鹽巖、白云巖、硅質巖,具良好的成層性,并具火山沉積韻律特征,是一套沉積類型及韻律特征均較復雜的火山碎屑巖—碳酸 鹽巖—硅質巖含礦建造。由于受次火山高溫變質作用,鐵錳碳酸鹽巖局部被改造為磁鐵礦體,在走向上與傾向上,磁鐵礦體與鐵錳碳酸鹽巖礦體均為過度關系。